首页 产品 导购 新闻 商城 拍卖 论坛
 
  新闻首页   |   业界动态   |   通讯天地   |   企业动态  |   软件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业界动态 > 正文              查看全部业界动态文章
封杀垃圾邮件的内幕

2003-12-22 11:46:27   /()

三、封杀有没有效果?

  如果说“封杀”有一千条弊端网民们都可以接受的话,至少有一条如果不满足,网民们会愤怒起来,那就是效果。协调小组成立一年多了,封杀成效究竟如何?

  看成效,先要知道协调小组“封杀”了谁,怎么封杀的。据记者了解,所谓封杀就是垃圾邮件协调小组的成员们一致在自己邮件服务器中过滤掉被封IP地址发送过来的邮件,简单地说,垃圾邮件到了这些成员的服务器中就会停下继续扩散的脚步,消失在服务器中。

  这样看来,执行封杀的“小组成员”拥有的服务器数量及占这些服务器占全国邮件服务器的比例应该是至关重要的指标,而这个比例,一位互联网协会工作人员透露是50%以上。但记者了解到,50%的比例并非是成员服务器占全部服务器的比例,而是各会员用户数占全部网民的比例——全国网民按6800万计算,而新浪、263、TOM等“核心成员”的邮件用户都是千万级别以上。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一些收费邮箱里面的垃圾邮件慢慢减少了,而很多公司的内部邮件系统中仍然垃圾充塞——因为会员单位的数千万邮件用户只被“剥夺”了收取垃圾邮件的机会,却仍有向非会员单位发送垃圾邮件的“权利”。在各位成员的系统里,转发功能大多被关闭了,而群发功能则只是被削弱——以前是最多200到500个,现在的群发最大数量一般都降到50-80以下。更不用说还有大量的通过免SMTP软件发送的垃圾邮件。

  12月7日,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会上,互联网协会秘书处副处长任金强宣布了一份调查报告,在这份对国内垃圾邮件泛滥情况的报告中,有几个醒目的数字:中国网民平均每周收到垃圾邮件12.95封,占全部邮件数的26.2%,这些数字与今年6月CNNIC公布的中国互联网用户每周收到8.9封垃圾邮件,占全部邮件总数超过55%的数字相差甚大。王晓初认为这种差距恰好反映了互联网协会执行过滤后的效果,“我们是从8月8日开始封杀的”,那天被认为是一个治理垃圾邮件泛滥的转折点。

  在近日进行的另一项有关垃圾邮件营销的调查中,记者被多位专门从事垃圾邮件(广告邮件)发送的人士告知,几年来他们的“生意”并没有受到从去年开始的“封杀风暴”影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位从业者告诉记者,他们的发送技巧在不断提高,那些过滤系统对他们的影响微乎其微。

  事实上,在垃圾邮件发送者看起来,影响他们的生意,导致“这几年生意难做”的主要原因是大家对待垃圾邮件的态度正在发生变化,接受程度越来越低。王晓初说过,“至少协调小组的成立是一种正面的宣传,可以形成‘人人喊打’的局面,对垃圾邮件发送者造成压力。”也许事实将证明,这种“正面的宣传”才是协调小组最大的作用。

  平均来看,垃圾邮件能够成功发送(未被退信)的比例在八成左右,这与互联网协会公布的70%被过滤的数字相差甚多。一家国内知名邮件服务提供商告诉记者,邮件不可能被系统“消化”,所以“没有退回的信就可以理解成用户已经收到”,这个说法印证了垃圾邮件发送者的理论,即绝大部分垃圾邮件(至少那些“专业人士”发送的)仍能够被最终用户收到。

  一位国内最早从事网络营销的专家告诉记者,封堵这种方式不是解决垃圾邮件的最好办法。一方面,垃圾邮件发送者的地址和IP是在不断变换的,今天是这个IP,明天就换了个新的。如果封杀IP,只能造成正规的服务商和用户的不便。从另一方面说,记者曾见过一位此中技术高手,他也嘲笑了垃圾邮件“封杀制度”的过时与无效,因为对他来说,有太多技术手段可供选择,比如他可以用分布式的发送手段,利用分布在全球的多达几万台的服务器同时发送垃圾邮件,让监管者莫辨雌雄,这些发送还全部是动态的,每时每刻都在更改。

  事实上,即使没有这些因素,互联网协会对过滤效果也并不知情。一位工作人员称各家成员单位亦不愿透露自身封杀效果,“因为属于商业机密”。在这样的情况下,垃圾邮件的封杀行动终于成为黑色沼泽——吸进来的种子都是利益,长出来的是什么果子则无人过问,也无从知晓。

  记者手记:

  封杀垃圾邮件大快人心,记者也不愿意唱反调。但是一些材料显示,也许在这场风暴中,互联网协会对其下属的垃圾邮件协调小组的控制力并没有网民想象的那么强。这个结构松散的组织可能已经成为一个各服务商的名利场——慢慢蜕变或者从一开始就是。

  除此之外,垃圾邮件治理中的法律问题一向为人所诟病:如果误删了正常邮件谁来负责?互联网协会是否有权封杀别人的地址?如果它可以,那么别人可不可以也组成一个类似组织来执行报复甚至“私刑”……类似的问题还有不少,虽然这些都是前进中的问题,但仍需要我们正视。

  王晓初向记者表示了他的无奈,这些也确实是可以理解的原因,比如采用技术手段监控的困难。他也反复强调了一个观点,即最好多从正面宣传垃圾邮件封杀的行动,而不是从制度上去质疑它。无论有什么样的问题,这些也都是前进中的问题,垃圾邮件发送地址的封杀也才执行了两次,未来的效果会更好。他同时希望通过记者向那些因被封杀而有意见的邮件商表示,有什么问题可以向他们(互联网协会)直接投诉,他们一定会尽力帮助解决。

  垃圾邮件一定要治理,成立行业自律性组织也是大势所趋,这些经验已经被国外同行所证实。但如何完善这一整套制度,从根本上保证协调小组真正发挥作用,并成为反垃圾的主力军,这个问题需要我们持续思考。近来理论界在探讨用电子邮票收费等的经济手段管理垃圾邮件,这也许是一种好的思路。

  这个问题并不容易解决,甚至很难被正视。采访中,没有人愿意用自己的真名发表观点,几乎所有人都称比较敏感,希望记者隐去自己及所在公司的名字。但不容易解决的问题并不意味着不需要去解决,这将决定一件好事是否能真正办好。(完)


【责编: 蛛蛛】
 
评论】 【订阅新闻邮件】 【推荐】 【  】 【打印】 【关闭】 【至顶
 相关文章
 
  • 封杀垃圾邮件的内幕
  • 电子商务巨头忙火并 行业洗牌即将全面上演
  • 搜狐COO古永锵谈融资:创业要注意的4个问题
  • 国内杀毒产品在日本市场中夺取越来越多份额
  • 冲击纳市预备梯队大盘点:腾讯搜房盛大百度
  • 谁在叫卖你的电子邮件地址?
  • 搜索引擎现象:慧聪受追捧 Google成品牌
  • 查询:
    | 关于我们 | 站点导航 | 投稿指南 | 诚邀加盟 | 客户服务 | 新闻邮件 |
    (C)2003-2004 MyPrice版权所有。